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文旅

施耐庵秋游淮安南门外蓼儿洼

来源: 作者: 时间:2024-01-21 13:18:11

  【本网讯】 细读施耐庵著的《水浒传》会发现,书中多次提到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尤其是在书最后章回中,施耐庵不仅浓墨重彩的描绘了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秀丽风光,而且还用大量笔墨叙述李逵来楚州面会宋江、死后葬于楚州蓼儿洼,吴用、花荣来楚州蓼儿洼宋江墓地、吊死宋江墓旁,葬于蓼儿洼宋江墓侧的等事。

   历史上淮安城南门外确有蓼儿洼,不仅仅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道,而且汤显祖在《牡丹亭》书中也提到过。

  相传,施耐庵首次寻访蓼儿洼,是在辞去钱塘县县尹,归苏州故里——阊门外施家巷,设塾教书,收罗贯中为门徒后,专来淮安城参加好友王肇庆(王典当)父亲的七十大寿活动,寿宴中有人向他提到南门外,有个风光秀美的蓼儿洼,此时去,正好欣赏到迎秋盛开的蓼花。寿庆后的一日下午,施耐庵和王典当步行从棋盘街往东右拐,过谯楼(镇淮楼)上南门大街,出南门——迎薫门(曾叫迎远门),过吊桥向南走上一段路,又过宝带河桥后,向东走不远,便来到一个大洼地(秋天蓼花开满大洼地,人们就称蓼儿洼),洼地中有一大块高土堆,有条比洼地高点的路通向土堆。

  那天,秋阳高照,秋风微拂,施耐庵和王典当也都40外岁,身强力壮,走近蓼儿洼,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秋阳下盛开淡红色戓玫瑰红色小花,花密红艳,姿态各具,风情万种,随秋风摇曳,惹人喜爱。施耐庵、王典当都认识是蓼花。施耐庵对王典当说,历代文人写了有关蓼花的诗词多达几十首,但他就喜欢宋代诗人陆游作的那首《蓼花》诗,并背起“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

  红蓼醉清秋”。他们走着说着蓼花、赏着路两边的蓼花,不知不觉走上土堆。施耐庵见脚下是一层层石砌台阶,问王典当土堆来历。王典当说,有传土堆是挖宝带河留下的,土堆北边、西边的土用于筑城墙了,形成洼地。也有传土堆是唐宋年代城内几个大户,看这里风水好,联手堆的,用着葬他们祖上的,形成洼地。施耐庵是懂风水之人,站在土堆上四周看了看,的确风水不错。

  土堆高出洼地6米多,有十来亩,东边、南边临水,西边、北边是洼地。土堆上有多座砖砌的大坟墓,墓前都有石碑。土堆上棵棵松树,蔟蔟冬青,株株杨柳长在石狮、石马、石羊、石龟、凉亭、牌坊之中,每座墓且有砖道相隔,很规范。

  站在土堆上,向北看到巍然屹立的淮安城,向西看到河中航行的一艘艘船,向南、向东看是一湖秋水,秋水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亮光。湖塘很大(我前几年随档案馆同志去石塘镇寻访村史时,上年岁的

  老人称此湖为北湖,石塘南边有个南湖。建国后,开挖灌溉总渠时北湖成总渠水道,湖边还挖出多口厚棺木),湖水里长着柴蒲、荷藕。鹅鸭畅游,鸟儿展翅,芦花飞扬,菖蒲弯腰。有人在湖水中踩藕,有人撑着小船在捕鱼。

  施耐庵被这秋阳、秋风、秋水和湖中的景物组成的美丽图卷所感染,左看右瞧,不忍离去。他70多岁到淮安城避难时,在王典当、罗贯中相陪下,又曾来过蓼儿洼,并选择终后葬在淮安城南门外蓼儿洼。(徐怀庚)

  编辑:王世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