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健康

系好人生第一扣 ——淮安市勺湖小学开展思政研学实践活动

来源:淮安市勺湖小学 作者:邱红权 李奔 时间:2025-03-31 23:45:30

  【本网讯】 近日,淮安市勺湖小学“童怀松”中队——五(2)中队师生走进周恩来故居,开启“系好人生第一扣”青少年思政标准化课程首讲活动。

  启动仪式

  清晨的周恩来故居广场上,队员们身着整齐校服,列队肃立,满怀期待。活动伊始,周恩来故居工作人员宣讲解读《研学“六条”要则》,为课程注入庄严底色。我校五(2)中队辅导员刘婧老师以“为何而学、为谁而学”为题现场开讲,通过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队员们带着思考走进历史现场。“今天的课堂不在教室,而在总理成长的地方。希望你们用眼睛观察、用双手实践、用心感悟伟人精神!”刘老师的话语点燃了学生们的研学热情。

  现场教学:探访一个原状场景

  跟随故居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踏入周恩来童年生活的院落。在古朴的“读书房”内,泛黄的书页、陈旧的桌椅仿佛诉说着少年周恩来的勤学故事。沈诗媛同学请缨担任“红领巾讲解员”,她声情并茂地讲述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经历。“周总理和我差不多大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我要像他一样,把学习当作责任!”沈诗媛的讲解引来阵阵掌声。

  劳动实践:体验一场实践劳动

  在故居的“水井”“小菜地”旁,一场特殊的劳动课火热展开。学生们们挽袖打水,井绳沉重、水花飞溅,但无一人退缩。“井水比我想象中重得多!周爷爷小时候每天都要这样劳作,太不容易了。”马子萱同学擦着汗说道。通过亲身体验,课本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诗句化作真切感悟。

  参观展厅:参观一个陈列展览

  走进“周恩来家世家风”展厅,周氏家族“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家训令学生们驻足沉思。讲解员结合图片重点向学生们讲解了周恩来少年立志的难能可贵,以及周家良好家风、家训、家教对童年周恩来的影响。在聆听讲解与感悟中,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童年周恩来高尚品德的形成过程,也更加明白了家风传承的重要性。

  观看影片:观看一部励志影片

  在“周恩来家风讲堂”,学生们集体观看了《大鸾——周恩来童年读书的故事》动画片,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少年周恩来勤学苦读、心系家国的形象令在场学生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他们矢志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教育延伸:完成一次研学分享

  集体观看影片后,中队辅导员刘婧主持了研学分享会。学生们踊跃发言,结合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畅谈对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的理解与感悟。“周总理从小立志报国,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连在一起!”“劳动让我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我要研发科技让祖国更强大!”“我想当老师,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的学生!”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誓言铿锵:举办一次广场宣誓

  研学尾声,全体师生齐聚周恩来塑像前,开展宣誓活动。全体队员在总理塑像前高举右拳,庄严宣誓“积蓄力量、茁壮成长,时刻准备着,为祖国明天谱写崭新篇章!”“少年立宏志,奋发在今朝。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铮铮誓言,响彻庭院。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自己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了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周恩来故居上空,为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画下圆满句点。

  此次研学是勺湖小学与周恩来纪念地联合打造的“大思政课”创新实践。采用了“六个一”青少年思政标准化研学教程,从以往单次参观研学延伸至多元化教育模式创新,体现了红色资源育人的示范价值。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馆合作,深化和丰富“六个一”标准化红色研学课程,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育,培育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编辑:王世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