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健康

跨越课堂的重量感知 三年级孩童的探索之旅

——淮安市勺湖小学三年级组数学实践活动

来源:淮安市勺湖小学 作者: 盛小芳 严妍 时间:2025-04-01 18:59:12

  【本网讯】 近期,淮安市勺湖小学的三年级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探索之旅,主题是“认识吨”。在这段旅程中,学生们通过课堂探讨、实践体验与生活观察,逐渐揭开了这个重量单位的神秘面纱,深切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千丝万缕。

  课堂启航:从概念到感知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为媒介,引导学生们直观感受重量。当问及“1吨等于1000千克,需要这样的大米多少袋?”时,学生们分组计算,最终40袋大米整齐排列在教室中央,引得学生们惊叹连连:“原来1吨如此沉重!”

  生活笔记:记录“吨”的足迹

  课后,学生们纷纷撰写数学小论文,记录自己的探索发现。有的调查了货车的载重量,有的记录了家庭用水情况,还有的对比了不同动物的体重。有同学在讨论时说道:“我家的轿车重约1吨,而一头大象有4吨重,相当于4辆小轿车!”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际观察,学生们不仅巩固了知识,更培养了数学思维。

  创意展现:手脑并用的成果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吨”的奥秘,学生们还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有的用图画展示1吨水的用途,有的用表格对比不同物品的重量,还有的设计了趣味问答。“1吨废纸可以拯救17棵树!”这些作品不仅色彩丰富,更充满了数学的智慧和生活的启示。

  成长印记:从知识到感悟

  有孩子说:“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数学不只是课本上的数字,它就在我们身边。”从课堂到生活,学生们用眼睛观察、用双手实践、用心灵感受,真正理解了“吨”的意义。这场探索之旅不仅让知识落地生根,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编辑:王世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