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健康

赏诗联 观非遗 探文脉

淮安区举行“河下古镇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之旅”启动仪式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04-07 09:39:47

  【本网讯】 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4月2日下午,河下诗词大院估衣街门首广场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由淮安区诗词楹联协会主办的“河下古镇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之旅”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此拉开序幕。首批参加体验之旅的淮安市曙光双语实验学校四(六)班的学生,通过探访非遗工坊、解读奇联悬赏、诵读百首学生诗作等环节,亲身感受千年古镇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淮安区诗词楹联协会会长周学俊宣布启动仪式开始。他对曙光双语学校的学生们谆谆寄语,希望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先贤遗志,发扬光大古镇的诗联文化。

  淮安万泰商贸董事长、河下诗词大院院长邱以钧率先致辞。他表示,河下古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举办沉浸式体验之旅,旨在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深入了解古镇文化,通过此次活动,更能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古镇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后,淮安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区教体局诗联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责任督学项生从教育角度出发,指出“诗教联教是浸润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活水之源”,并介绍学生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构想与思路。他表示,此次活动将诗词楹联与古镇文化相结合,是一次创新,引导学生用脚步去丈量家乡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淮安市曙光双语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杜凤飞在讲话中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今天学生参与“古镇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之旅”,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一次拓展和延伸,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杜凤飞还提到,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中的深入开展。

  淮安楚韵文旅集团韩善威主任则聚焦文旅赋能,他说此次活动是文旅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韩善威表示, 楚韵文旅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河下古镇开发更多沉浸式文化IP,打造“可触摸的历史课堂”。

  淮安区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沈学如在讲话中强调了阅读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阅读是获取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引导更多的人养成阅读的习惯,尤其是深入阅读经典诗词楹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沈学如还表示,全民阅读促进会将继续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为营造书香社会贡献力量。

  淮安区教体局办公室副主任、诗联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姚建峰在讲话中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对淮安区诗教联教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望。他强调,教育体育局将继续加大对诗教联教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在全区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姚建峰希望广大师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仪式高潮环节。河下诗词大院邱以钧院长在热烈的掌声中向曙光双语学校四年级6班班长咸子润授旗。这面旗帜不仅代表着一份责任与使命,更象征着传统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正式交到了同学们手中。

  启动仪式上,还为参与此次“古镇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之旅”的同学们发放了打卡纪念证书。同学们认真填写了体验者姓名和体验时间,盖上印章。这份证书寓意每位参与者皆为文化传承的“时光见证者”,也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接着,由四年级6班语文课代表章心玥领诵古典诗联。章心玥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了古典诗联的优美韵律和深邃意境。现场的同学们和嘉宾们也纷纷跟诵,一时间,诗韵悠扬,气氛热烈。

  最后,淮安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王世红、平桥镇诗词楹联协会会长王万军带领大家开始了体验之旅。活动首站是估衣街门首广场,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印见证着明清时期"五字坝"商船云集的盛景。严永年先生撰写的"往事悠悠,丰衣不忘估衣景;今容熠熠,古镇更添名镇辉"楹联,与中华诗词之镇、中国楹联文化镇三块牌匾交相辉映。

  大家走进第二站河下诗词大院,她是河下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学生们驻足欣赏梁寿海先生为大院题写的门联,"掬月吟泉,翰林旧业谁能滚;畅怀放眼,乐府新风我自开",该楹联充满了自信与豪放之力。在院内展出的诗联作品中,既有"淮水千秋流雅韵"的雄浑,也有"老虎灶煮沸运河水"的烟火气,体现了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非遗体验环节再次掀起活动高潮。在钱德源绒花绒鸟店,同学们在惊叹百年传承丝绒饰品制作技艺精湛的同时,还领略了由邱以钧先生撰写的门联,“绒花一朵锦心织;店面两间画意浓”。卢顺贞先生为王氏㧜桶店撰写的"施展千般技艺,㧜成一桶江山"的霸气楹联,配合满室木香,诠释着匠人精神。

  明清阁坐落在河下古镇的估衣街与花巷交汇处石工头,相传是明清时期盐商宅院,院内建筑是明显的徽派风格,白墙青瓦马头墙。院内还珍藏着很多文物,有古玩字画、唐代石刻、清代礼部尚书的石碑、名家手书匾额、各种砖雕石雕等。这些文物件件都诉说着小院的过往,记载着河下的历史故事。

  悬赏广场的半副奇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引发热烈讨论,这段乾隆年间难倒纪晓岚的文字游戏,至今仍吸引着全国楹联爱好者前来挑战。

  "舌尖上的文化"同样令人难忘。孩子们一边争相品尝香甜酥脆的茶馓,一边欣赏陶光林先生为岳氏茶馓店撰写的“一支茶馓香天下,万卷金丝脆舌尖"的对联,与入口即化的茶馓相得益彰。

  名人大道展示的韩信、吴承恩、关天培、梁红玉等十位历史名人专题楹联,以及前三条巷百名学生创作的诗词墙,彰显着"英雄辈出地,文脉永流传"的古镇气韵。

  此次“古镇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之旅”启动仪式的成功举办,为淮安区文旅融合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

  据悉,淮安区诗词楹联协会将持续推出"诗联百千万工程",通过诗词讲座、楹联创作、万名学生研学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文: 王世红 王万军   项生   谷继光       图: 沈旋   李 喆 )

  编辑:王世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