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回首“老山轮战” 重温战斗岁月 ——访转业军人王鸣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7-30 21:50:55

  【本网讯】 1985年7月王鸣可同志随济南军区54832部队到老山地区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85年11月火线入党,至今已有近36年了,回想起过去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王鸣可仍然历历在目。

  “老山轮战”,指的是1979年2月17日至1989年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不断武装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进行自卫反击战。老山战斗是一场拉锯战,尽管战斗规模较小,但是非常激烈。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军不断对我国云南省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袭扰、蚕食,进而入侵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此后中越双方在老山一线进行了小规模的战斗,史称“老山战斗”或“老山战役”。收复老山的战斗是一场艰难的山岳丛林战,作战环境非常恶劣,那里山高坡陡、森林密布、草棘丛生、蚊虫肆掠。1985年7月下旬,王鸣可同志随连队坐汽车到泰安火车站,再改坐闷罐列车,当时38度高温,车厢内像蒸笼一样,人坐在凉席上直流汗。从泰安坐闷罐列车7天7夜到昆明火车站,次日又乘汽车沿盘山公路出发,盘山公路左边是高山,右边是万丈悬崖,不小心开车就会翻下去,车毁人亡,他们在汽车上颠簸了3天到麻栗坡县小平坝镇。他们连部住在二层小木楼上,他们班住在帐篷,天天下雨,蚊虫又多,很多战友烂腿烂裆,奇痒难受,但他们边治疗边训练,没有人叫苦叫累的。他们每天跑两次5公里,早上一趟,中午一趟,背着枪、手榴弹、挎包和水壶,5公里跑下来,全身像水洗一样,衣服全部湿透了,脚下一洼水。经过临战训练3个月,他们具备了亚热带山地作战能力。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他们乘汽车沿盘山公路上阵地,车上大家迷迷糊糊睡了一觉,次日凌晨5时,他们到了炮阵地,接着就修筑猫耳洞和82迫击炮阵地。工事构筑好后,炮兵在炮阵地天天打炮。王鸣可说,他们是炮兵侦察兵,要负重六七十斤,爬山越岭,过敌人封锁线到前沿侦察, 离敌人最近,是炮兵的“眼睛”,指到哪儿,炮兵就打哪儿,绘制实地地形图,标明敌人火力配制,精准计算密位,指挥炮兵实施射击。刚上阵地那儿,他们吃、住猫耳洞(实际上就是自然石洞)。所谓的“猫耳洞”是当时一种最普通的战地掩蔽工事,洞大不过几米长宽,小不过一两米长宽,大半处于地下,只有一个狭小的出口在外,根本无法通风,有的用矩形钢、有的只是简易石洞,由于处于热带地区,洞内气温普遍在40度以上,加上湿度很大,根本无法穿衣。很多老兵晚年回忆时说,“在猫耳洞中待上一年,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喝的是从山下取上来的雨水,杯缸沉淀下来有的有半杯泥水,放个消毒丸就喝了,吃的是压缩饼干、酸菜,偶尔也能吃上午餐罐头或松花江皮蛋,正常坐着睡觉,特别是山下取水的地方经常有敌人六0炮袭击,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大家就用棉衣放人外面,淋湿了取水喝,清晨捧一把泥土放在脸上都感到舒服。86年春节,昆明前线指挥部打电话到王鸣可所在的观察所,问他们有什么要求,王鸣可说,能吃上一碗大米饭就行了。上阵地2个月后的一个夜晚,他和他身边的战友讲,人这辈子要是水能喝足、饭能吃饱、躺下睡一觉,自由自在多好。在几个月的战斗中,王鸣可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冲锋在前,深入敌最前沿阵地侦察,多次引导炮火对敌实施射击,精确打击目标,多次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为配合步兵分队坚守阵地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昆明前线指挥部和济南军区各级首长的高度赞扬,1986年5月,王鸣可被济南军区54832部队政治处授予一等功。

  “其实,英雄不是他们,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我们要向烈士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勤奋工作,为建设美丽淮安、文明淮安、创新淮安而努力奋斗。”王鸣可说。(张冬成)

  编辑:王世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