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文旅

位卑未敢忘忧国 ——《老残游记》开篇阅读管见

来源:刘鹗文化研究会 作者:杨金华 时间:2022-10-08 10:12:18

  多年前,曾读过《老残游记》部分章节,当时给我的感觉,这本书故事性不强,内容平淡,很快就束之高阁了。然而最近静心再读,仔细推敲,竟然豁然开朗,颇有振聋发聩之感。难怪胡适极力推崇《老残游记》,认为此书的真实文学意义甚至超过四大名著。今天我来谈谈对《老残游记》开篇的粗见,以此抛砖引玉。

  刘鹗的写作动机以及全本再现意为助人,他生当乱世,目睹国事糜烂,还有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实乃他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是内心愤世的直露。这一点我们从第一回的标题“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上完全可以得到印证。

  土不制水,指脾土虚弱不能运化、制约水湿,致湿浊停滞,泛滥为患,出现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病症。

  历年成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之衰落原因复杂,从他们入主中原之时就埋下了伏笔,经历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内交外困,已呈颓废之势,大厦将倾,只是时间问题。至十九世纪中后期及二十世纪初,已达风能鼓浪,到处可危的局面。

  开篇“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东门,暗指东方,即当时的大清国。清朝时文字狱屡现,刘鄂只能以隐晦的春秋笔法来指代,既是无奈,也可理解。

  下面交待了自己的“老残”之号的来历,我认为这是刘鄂精心设计。老残,又老又残,暗喻大清朝已经垂垂老矣,日迫西山,在列强瓜分之际,其实早已国之不国。但作者为了成文并公示,表达不能过于直白,乃借慕懒残和尚煨芋故事一说,取号“老残”,遮人耳目也。

  老残这个号,真正表达出了刘鄂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还看到了清朝上层的混乱及无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学医治病,游走江湖,已经表明了老残决心寻找一条救国救民之道,挽救已经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大清江山。此线贯穿全篇,实为大纲,纲举目张。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后来的鲁迅去日本学医,实心亦如此,只不过后来鲁迅的思想升华得快,意识到人民精神不觉醒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病死多少人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思想,要唤醒人们国家才能有希望,所以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从思想根源上拯救国人。总之,老残虽未官袍加身,但也有济世之意。

  “走到山东古千乘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渍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今年治好这个,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

  大户暗指清国,黄瑞和,暗指黄河,亦指向清国。浑身渍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今年治好这个,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清朝末年饱受西方国家欺辱,对付这些列强国家,清政府不是顽强抵抗,而是签订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求和,《瑷珲条约》将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罗斯;《北京条约》将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罗斯;《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共近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日本;《塔城界约》,将43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罗斯。加上香港、澳门等地区,清政府割让的土地累计超过了200万平方公里。实乃千疮百孔,顽疾难治。

  当时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开始觉醒,纷纷寻找救国良策,洋务运动、戌戍维新、太平天国甚至还有义和团等等,老残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其中一员。

  “那年春天,刚刚老残走到此地,黄大户家管事的,问他可有法子治这个病,他说:“法子尽有,只是你们未必依我去做,”老残自认为自己有一颗爱国心,且手握救国良方,可若是真的要施行,自己一个非主流人物,人微言轻的,清廷怎会理他?

  “今年权且略施小技,试试我的手段。若要此病永远不发,也没有什么难处,只须依着古人方法,那是百发百中的。”老残满有把握的医方,竟然是依着古法,没有创新,注定了失败的结果。可是我们不能事后诸葛亮,用如今的思想去苛求老残,在那个混沌的封建时代,又是闭关锁国之时,能有变革意识,已属不易。

  “别的病是神农、黄帝传下来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传下来的方法。后来唐朝有个王景得了这个传授,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此方法了”。若是这个方子传说为神农、黄帝所传,信者众多,可老残偏说为大禹所传,一般人就颇为费解了。众所周知,大禹是治水高手,医术一说闻所未闻。由此可以断定,虽然老残是想借古治今,但自认为其方法奇特有效,信誓旦旦。这也为我们继续阅读下去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便是第一回的重点,大船的故事。

  第一回最精妙之处便是把大清国形象地比喻为一条大船,“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那旁,仍在东边,又有一块,约长一丈,水波亦渐渐浸入;其余的地方无一处没有伤痕。”这里比喻当时的中国,东北三省和山东已成了外国人的势力范围,其余各省也是百孔千疮,被外国势力渗透。船主比喻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四个专管转舵的人比喻清王朝的军机处,却因过去不曾“遇见这大的风浪”,“都毛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八个管帆的比喻清朝的八个重要部门,“只是各人管各人的帆,仿佛在八只船上似的,彼此不相关照”;而水手们比喻清王朝的下级官吏“却只管在那坐船的男男女女队里乱窜”,“在那里搜他们男男女女所带的干粮,并剥那些人身上穿的衣服”。在这样的情势下,“这船眼睁睁就要沉覆”了。当时形势正是这些管理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表现出来便是慌乱无张束手无策、疲于应付、被动挨打,这就是当时大清国形象的写照,也印证了刘鄂用“老残”为号,揭示了大清朝摇摇欲坠的形势。

  老残要把“方针”奉送给“船主”,把“有风浪与无风浪时驾驶不同之处”告知“船主”,却被“大船上人”打下海底。令人唏嘘不已。

  至此,游记还没开始,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结局,实业救国也好,改良主义也罢,最终都不能改变大清朝没落直至灭亡的结局。老残用大禹的方法治好了黄大户的病,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治好清朝的病。

  或许刘鄂最后含冤而死之时,亦为之愤愤然。

  今再读,对老残(刘鄂)的敬意油然而生。

  编辑:王世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