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企风采

关于睡觉的地方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5-15 23:13:49

  【本网讯】 我喜欢睡觉,且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酣然入睡,雷打不醒。记忆中,关于睡觉的地方总是萦绕脑海,难以忘怀。

  想来,还是婴儿的我,一定是睡在妈妈的怀抱和用藤条编织的摇篮中的。及至后来有点记忆,好像偶尔也会睡在奶奶逼仄的床上,听那鬼怪的故事。其间,想必也曾睡过灶台后的柴禾间;猪圈旁的草垛中;家门口的泥地上;田头边的树荫下。那时的天好像很热,支着锅灶搁着两张床的低矮草屋,晚上难以入眠,屋外一米余长的饭桌就成了我的卧榻,并且享受着母亲用蒲扇驱蚊扇风的特殊待遇。那时的天好像很冷,铺在稻草上的孤寒苇席,每晚都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母亲用火盆暖好了被子才勉强钻进被窝。记得那时还睡过用玉米秸秆搭的防震棚子,颇觉好玩,大有“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风范。

  稍大一些,家里人多床少,睡觉的地方需要自己去开辟。和堂兄睡在牛棚中也是不错的地方,狭小的空间上面用木棍和绳搭建一个简易的“床”,夜晚牛儿在下面吃草撒尿,我们在上面酣眠,虱子和骚味一定是有的,但却并不刻骨铭心。有时也会去村上的姨娘家,和姨兄弟们挤在一张床上既热闹又开心,偶尔姨娘炒一次葵花籽便是意外的小确幸了。一年冬天,堂兄可能是通过当村干部的大伯关系,带我住进了离家二、三里的一处遗弃队房。这是三间无门无窗的草房,里面空无一物,我们在东屋的地上铺上厚厚的稻草,然后蜷缩在被窝里义薄云天的承诺“苟富贵,勿相忘”!有时,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我们在“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意境。只是无酒无肉,饥寒交迫;无惊无险,万籁俱寂。

  十三、四岁时,家里利用和邻居家的巷道搭建了一米多宽的草棚。从此,我有了自己的独立卧室,结束了“睡无定所”的漂泊时光。在这里,我的鼻孔里会抠出因熬夜学习而吸入的煤油灰;在这里,我得到了一张又一张奖状;在这里,我信心百倍地参加了中考。也是在这里,我喜欢听一夜寒风呼啸,然后踏着寒霜晨起;也是在这里,我迷恋上几声蟋蟀争鸣,几回披着露水晚归。

  随着姐姐们的出嫁,我在家中自然拥有了三间茅屋中的独立房间,于我而言,这房间旁边虽然囤着粮食,但已是宽敞得很了,只是由于仅有两个盘子大小的窗户,光线太暗。又因为草屋年久,后面需要用棍抵着,才不至于倒塌。记得有一次,一位心仪的女同学来我家玩,无意间说了一句“你家房间太黑了”,便使我心灰意冷,怅然若失,至今耿耿于怀。我知道,由于父亲早逝,母亲虽然竭尽全力在村里的土窑上烧了一些砖头,但离建新房的距离还很遥远。但不久,母亲又让我睡在摆了一些橱柜的东房,要知道,那可是农村男孩的传统婚房,标志着“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时代就要到来了。记得刚谈对象时,女朋友来我家,为了体现我的关爱和正派,我主动让出“龙榻”,跑到发小家去睡了。只是不知她当时作何感想,但被现在的年轻人鄙夷和嘲笑一定是少不了的。

  终于,我们还是在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下建起了新房。砖头是自家烧的,泡桐是自家长的,芦苇是自家割的,师傅是自家请的。用泥砌,用石灰抹,外墙不粉,地坪不做,没装房门,没安窗扇,竣工时志得意满,“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惜结婚时虽然没花彩礼,但实在山穷水尽,只能向表哥借一张婚床并约定还床日期。也算是睡别人的床,结自己的婚,不忘来一句“你睡在床上搂老婆,搂老婆的人在家里想床”。燕子衔泥,短短几年,我们完善了后续工程,添置了家具电器,建起了两间厨房,生下了一行儿女,睡觉的地方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到集镇去买房似乎是太遥远的事,虽然每天去镇政府上班走十五、六里的油泥路很是艰辛,但贫穷总是限制人的想象。好在人脉广泛,东拼西凑,采取自己筹一点,亲友借一点,房主赊一点的办法总算实现了梦想。走进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躺在崭新柔软的席梦思上,便有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壮怀和“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的感慨。

  岁月悠悠,潮流滚滚。前两年,我们又进城买了房,三室两厅,一厨两卫,房价不菲,不再举债。儿女们兴高采烈,他们可以躲避我们的监控,睡觉、逛街、叫外卖。自己倒是不常住,进城喝酒睡上一晚两晚,没有归属感,好像也不踏实,大概是根不在此、魂不在此吧。

  省委、省政府实施苏北地区农房改善新政后,我所在的淮安区顺河镇,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粉墙黛瓦、院落疏密、配套齐全、景致宜人的滨河花苑。而文化民俗馆的建立,则展示了特色底蕴,留住了乡村印记。而我,由于老屋的拆除,有幸在这里获得了一套带院子的两层楼房。离开故土,出走半生,如今终于又和他们重新为邻,互助守望。那浓烈的乡愁记忆,淳朴的乡邻关系,醇厚的乡土风情让我感到分外亲切。于我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睡觉地方了。(崔洪彦)

  作者简介:崔洪彦,江苏淮安人。现任江苏古顺河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做过老师,也做过通讯报道员;做过镇党政办主任,也做过村党总支书记;做过区党代会代表,也做过区政协委员。尤喜散文,亦爱诗歌,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300多篇。

  编辑:王世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