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文旅

宁乡,明朝设巡检司的村庄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11-25 08:05:40

 

  宁乡,明朝设巡检司的村庄

  在兴化市陈堡镇境内,大大小小40多个村庄,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唯一是宁乡。兴化、泰州县志、扬州府志中,均有关于宁乡的文字记载。民间有“先有宁乡、后有周庄”(这里的周庄指与宁乡村毗邻的周庄镇)之说,再次证明历史上宁乡繁荣在先。兴泰之间澛汀河水路漫漫一百多里,中间段明朝的巡检司就设在宁乡。宁乡,古老、繁荣、神奇、故事多……

  1

  传说,宁乡庄名为明帝朱元璋钦点的

  陈堡全镇自然村庄41个,不是叫“庄”就是冠“舍”,称“堡”的庄名算洋气的了。唯独宁乡,名字响亮而有深意:宁者,安也;乡者,土也;组合意思即乡土安宁。字浅而意深,味俗而境雅,不失乡土水草味。就是到了现在,全国69万个行政村,260多万个自然村,只有湖南长沙的一个县叫宁乡,陈堡的宁乡没有与任何一个村庄的庄名雷同,可见高雅脱俗之极。

  远古什么时候有宁乡这个庄子,这是考古学家回答的问题。我们只知道,苏北里下河是五千年前渐渐从大海里长出来的,适宜麋鹿生存和祖先居住时,澛汀河畔应该就有一个还没有叫宁乡的这块地方。宁乡的区位优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日渐显露,应该与盐有关。人类认识盐在远古商代以前的夏代,盐作调味品,配制美味的羹汤。盐极为珍贵,当作贡物“贡”给奴隶主。汉代王莽称盐为“食肴之将”。盐是人生存的必须品,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朝廷的财源。春秋名相管仲就在齐国实行盐铁官营,实施盐铁专卖政策。之后历朝作为税收丰盈国库。远古的时候,我们这儿是大海,盛产盐的地方。南北澛汀河、东西驳(蚌)盐(蜒)河是盐运的黄金水道。宁乡和老阁陵亭镇自然成了盐运的关卡要冲。

  当年澛汀河人来船往,白帆点点,盐运繁忙不分昼夜。老阁陵亭至宁乡十八里,之间是万亩水草荡,荒无人烟。盐如白银,自然吸引诱惑了海盗、河盗、窃贼出没草荡,随时袭击过往盐运船只行人。宁乡在万亩草荡之南,最适合盗贼藏躲、伏击,又最适宜盗贼得手后的战利品中转到四面八方(大小河道四通八达)。没有叫宁乡之前的宁乡,是出了名的荒田窠、野家舍,盗贼出没的地方。

  宁乡的庄名,民间有一种说法。朱元璋登基后,立即在大明朝布点巡检司。最多的时候一口气布了三十七个。泰州地区当时布三个规模大的巡检司,三个当中宁乡又之巨。朱元璋对张士诚曾经的根据地特别不放心,御驾亲临宁乡巡查巡检司选址。他遥望万亩草荡雪白的芦花如大海浩渺无边,沿草荡澛汀河南来北往的盐船,白帆在蓝天下、芦花中时隐时现,口中不禁喃喃自语:“此处险关要冲呀!”当看到一位村姑挎篮拎香上庙里敬香时,微服的皇上问此庄何名,村姑东指蒋家垛,西指野家舍,北指荒田窠,一条澛汀河,东边叫澛东,西边叫澛西。朱元璋听得云里雾里,但看到衣粗人美的村姑提着竹篮又拎香,动作那么利索优美且心诚,灵感一动,跟随从武官说:“此地设巡检司的名字也可为庄名,斟酌斟酌,‘拎香’的同音字选哪两个字?”武官奉承皇上也摆起斯文来,说:“皇上,怜香惜玉,怜香体现圣上爱江山惜子民胜过爱美人。”武官没有说出皇上的本意,但马屁倒拍到皇上的心里。皇上故意反问道:“朕看你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吧?”武官“啪笃”下跪:“臣不敢,臣不敢……”最后,也没有找到表达“怜香”意思的同音字。

  盐是经济命脉,是国家机器运转之支撑。明太祖朱元璋深知这一点,首先控制长江中下游盐运要道关口设巡检司。泰州境内设三处,东台西溪,海安很快定论,唯独宁乡不见朝廷圣旨。没有定论倒不是对宁乡设巡检司有异议,而是因对巡检司名称未定。当时宁乡也许叫澛东或澛西,以此命名巡检司,一是皇上忌讳,大明江山怎么能“撸”(澛)东“撸”西呢?二也不能彰显巡检司之意旨。县衙禀报上传州府,州府又传至省巡抚、总督,什么“澛河”“草荡”“芦花”或“镇河”司,层层级级官府难以定夺。报到朝廷朱元璋,明太祖打开泰州巡检司布局图一看,这儿不是朕巡察言论村姑“拎香”的地方吗?他叫来刘伯温、张中、李善长三谋士“谋”名,并把巡视途中见村姑“拎香”的来龙去脉讲给谋士听。刘伯温一身“天文地理、奇门遁甲、阴阳顺逆、星斗分野”的好本领,他听皇上一说,眼睛一眨,脱口而出:叫宁(拎)——乡(香),怎么样?安宁乡邦,有朝廷巡检司武装力量守护,此地乡安人宁也!朱元璋觉得二字叫起来响亮,又雅俗结合之妙,拍手叫好,立即准奏传旨“宁乡”为巡检司之名。

  宁乡因设巡检司而得名,且繁荣兴起。巡检司从清同治年间开始消亡,至今约一百四十年,但宁乡的庄名一直芳香在苏北里下河澛汀河畔。

  2

  宁乡巡检司兴衰小考

  巡检司并不是明朝才开始设立的衙署。它始于五代,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的设置。巡检司在明朝得到高度重视之因,朱元璋在敇渝天下巡检时说得很明白:“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宁乡巡检司设于何时、建于何时,无文字记载。我们通过史料分析,朱元璋取得大明江山时,最先控制的域区为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苏北里下河是盐产区,又是张士诚起兵与朱元璋对抗的老巢,他最不放心、又要首先稳定之处就是我们这个地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设巡检司确定在洪武二年(1369)开始,泰州三大巡检司同时设立。用现代的话说,这是统一批复同意设巡检司的时间,具体各处巡检司建成及运行时间肯定不一。

  宁乡巡检司起初设在什么位置,众说纷云,无史料查考。有人说是护国寺的前身,有人说在现在的村部之东闵往宏住宅处。照这两种说法,巡检司应在宁乡古镇中心街的东西两侧。我们先不争论这两种说法正确与否,不妨先了解一下巡检司的性质与用途。巡检司设要道口,配弓兵十余人,有快舟,缉拿盗贼,查路引,维护商旅水上安全。性质属一支武装力量,巡检官九品,属州县管。这种机构就像我们现在的派出所,但有一条明确界定,巡检司不管地方事务。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两种猜想是否成立就明白了:巡检司是具有军事性质的机关,不可能设在镇中心扰民;巡检司的职责范围在水上河道治安,有情况必须随时出击,无情况也必须定时定点巡查侦察。巡检司如果设在镇中心,其作用就会失去一半。再说,巡检司在清朝被大水冲毁了两次,如果在镇中心,顶多失修破塌,不可能冲毁。整个明朝统治整整276年,水患时有发生,无疑也冲毁过。巡检司一次次被冲毁,总有遗存遗迹可寻。今年,我们和考古专家孙建中到宁乡田野调查,在宁乡南端瓦瓷田的蒋家垛寻到城砖、大瓦,还有许多陶瓷器具。听老者说,当年犁田深翻,挖鱼池,挖到炊灰坑,古砖街。种种迹象表明,瓦瓷田的蒋家垛无疑有古建筑,不敢妄断为巡检司旧址,但起码有这种可能。

  巡检司在宁乡的哪个位置并不重要,但有许多史料可佐证宁乡巡检司的存在。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宁乡巡检司被大水冲毁,不得已移驻归属泰州的小纪镇(江都)。清嘉庆十七年(1812),时任巡检的王庆龄禀请藩司(抚台下的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赋、民政的官),领取银两重建衙署,至十九年(1814)全部竣工。新建巡检司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即头门一间、二门一间、前堂三间、二堂三间、住宅三间、厨房一间。据说明朝巡检司纵横七排,弓兵二十余人,看来清比明的巡检司规模缩小了。巡检司配置由朝廷兵部备案,人员调动归兵部。宁乡巡检司的巡检官来自全国各地,有史记载的如浙江的周懋中、山东的李玉章、西安的叶元勳等。康熙三十九年(1700),江苏巡抚宋荦曾到宁乡巡察赈饥留下诗篇:“水气白泱泱,扁舟逐雁行。伤心无沃野,怀古到宁乡。远岸蒹葭没,孤村网罟张。老翁垂端吾,五载罢农桑”《舟次宁乡》(1);“村村鱼换稻,在在树生苔。拯救恩诚渥,丰穰运合并。宣防沉壁马,海岸辟蒿莱。多少关心事,得挠首重回。”《舟次宁乡》(2)。据说,宋巡抚曾舟泊巡检司码头,两首诗是在宁乡文昌宫里手书的。

  宁乡因设巡检司而商贸繁荣,书香草荡。当年文昌宫建在现在的村部路东位置,也有人叫它乡试预考厅。文昌宫构架为东三间西三间分两院,砖木结构。每间屏风隔扇,雕花缕纹。东西走廊立朱柱,两边厢房。东为餐厅,西为寝室。坐北朝南,西院连接花墙,正中大门头飞檐斗拱,上悬楷书“文昌宫”。东院为“考院”,文人学士自习室,吟诗诵文的场所;西院为“藏院”,收藏诗书画,这一间略大,由屏风隔出主考官阅卷办公室。文昌宫有一百亩学田,专供文昌宫考试活动经费。文昌宫应建于宁乡设巡检司之后。依据是宁乡流传文昌宫里有朱元璋写的一首诗。有位老人只记得前两句:“宁暮乡镇万土红,澛汀河水通京都”,下两句记不得了。朱元璋设巡检司选址时到过宁乡,巡视狩猎时也到过宁乡,江苏巡抚宋荦赈灾舟至宁乡,说明宁乡确实地处盐运的黄金水道要冲,也证明宁乡在明清两朝曾商贸繁荣。

  到了清咸丰、同治年间,宁乡巡检司彻底荒废,商贸业主逐渐南移周庄,印证了“先有宁乡,后有周庄”之说。

  3

  宁乡闵氏为孝道楷模闵子骞之后裔

  宁乡有袁闵二家之说。意思是袁闵是宁乡的两大姓,按现在人口统计,闵姓人口比袁姓多。

  在宁乡口碑最好、至今代代传颂的要数闵氏始祖闵广生。他生于清康熙六年(1667),到雍正五年(1727)造宁乡太平石头桥时,已有60岁左右。闵广生为什么举全家之力造石桥,要从宁乡当时庄台的现状说起。宁乡繁华地段在庄中心两侧,东有尼姑庵、文昌宫,西有侯王庙、永宁庵,沿街店铺茶馆行坊林立,但最大的不足是庄东西有一条夹水河,隔断了庄台,阻碍了南北通行。河沟东西两头对路只有土堆铺板的临时桥,每年汛期大水一来就被冲垮了。此事多少年多少代成了庄人的心病,但谁有威望和财力起头呢?只有闵广生。本来,用上万砖块砌个圆门桥也未尝不可,但闵广生出手不凡,要办就办一劳永逸之事,造福子孙后代。他提出用石料从河床下往上垒成桥基桥墩,桥面用麻石板铺,气势与小砖街古色协调。这一方案增加了造桥的预算,因为石头、石板要到苏州南山上采购,又要行船驾马从江南水运到江北,还要请外地石匠洗石造桥,成本要比砖桥转弯翻几倍。闵氏四兄弟支持老大闵广生的倡议,哪怕花掉一年一百亩的收成,也要为庄容庄貌增添精彩的一笔。雍正五年,闵氏五兄弟的名字刻在石桥上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了,善举精神永放光芒。

  闵广生对宁乡的贡献不仅于此,我们调查下来,他贡献最大的应是农耕繁衍,加快了宁乡土荒人稀现状改变的步伐。宁乡区域面积当时有八九千亩,但成熟的田并不多。向南与邬牛庄相隔,田少;东扩与观音楼(果元)颜庄接壤;向西与江都宋庄、孙家舍连接;向北几乎是荒田草荡。闵广生死后葬于东北角,证明那里是闵广生的田。传说中闵广生没有做过官,但他的思想超出了家族的境界,成了庄人的精神领袖。闵氏是宁乡的种田大户,春耕秋收自然要雇工用伙计,闵广生考虑的不光是为自家的农活用人,他接纳雇工的首要条件必须是 男女成双,或已有婚约的未婚青年男女,他把自家的庄园变成一种平台,为宁乡招引外来人创造条件,其目的是要这些人在宁乡成家立业,生根繁衍,为宁乡发展壮大积蓄未来的人力资源。据说,这一举措对外宣示后,第一批就招收了十对男女落户。为了取信于民,留住人心,在闵家干活的长工短工,每天离田洗脚拿米。人丁兴旺了,垦地沃土越来越多了,闵广生又在提高生产力上做文章,饲养耕牛一百条。过去大集体一个生产队不过一两头耕牛,闵家这么多牛,拉犁耕田、碾场,服务全庄农户也有余。如果我们以十头牛抵一台东风12机械的话,那时宁乡农耕水平如同机械化。

  闵氏家族为宁乡种福根、谋福址,与闵氏族脉思想有很大关系。

  闵氏先祖为春秋鲁国、二十四孝贤人闵损,字子骞,族根在山东济宁鱼台县。闵子骞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德行与七十二贤之首颜回齐名,列第二。他的孝被世人称颂,明朝《二十四孝图》中排列第三,孔子赞之“孝哉,闵子骞!”兴化谱牒学者张培元先生说,据保存在兴化城闵氏族人处的《闵氏宗谱》记载,闵子骞后裔多次辗转迁移,明初,一支南迁至安徽徽州一带,后分迁至扬州,不久,族人迁兴化城,其中一支再南迁陈堡宁乡。宁乡现在的闵氏约是闵子赛七十八代后裔。祖先族脉孝道的精神光辉,塑造了宁乡闵氏后裔小孝为父母、大孝为百姓的思想。

  4

  再度营造宁乡好风水

  宁乡在历史上辉煌过四百年,到清同治年间巡检司消失后,宁乡才随之风光不再。建国后的宁乡,仍借澛汀河水运黄金水道,有渡口、轮船码头、商铺等,还算有点虚拟的繁华。但随着陆上交通的兴起发达,水路功能日渐衰退,边缘化的宁乡又平静在草荡边。有句话“先有宁乡 后有周庄”流传至今,这句话反映宁乡人内心什么情绪,不说自明。

  建国后农村发展七十年,宁乡同样经历了战天斗地、改革开放,一步步留下了脚印,只是在全镇排名很难靠前。有人曾把宁乡的兴衰之因归结到风水的逆转。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宁乡村的现状:这个村由澛汀河两对岸的宁乡、宁西合并而成,16个村民小组、513户、1688人,域区面积6000多亩,耕地面积3506亩。2020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96.13万元,可支配收入97.8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6782元,工农业总产值37396.3万元。

  去年11月份,镇安监办主任姚贵远被党委、政府选派到宁乡村任党总支书记。到任后,他在澛汀河两岸、田间地头、户组奔走,穿越宁乡历史空间,倾听村民诉求呼声……将近一个月的调研后,才召开全村党员干部大会,提出“书香宁乡、生态宁乡、美德宁乡、水兴宁乡”发展布局。姚支书在会上阐述:宁乡人十分注重风水。据说,宁乡设巡检司,朱元璋是听了风水大师刘伯温的建议,说澛汀河南有神童关关拦,北有老阁锁口,宁乡地处关拦锁口之间,藏风聚气,设巡检司位置最佳。但要知道,自然生态是风水,社会生态也是风水,我们要把两者柔和起来。再好的风水不是等来的,要营造,关键是整体系统的融合。我们用四句话从四个方面布局风水,就是把宁乡发展整体融合。也就是说,每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与村庄的风水息息相关,有了宁乡大环境的风水才有个人的好风水。我们每个村民都要做好风水的营造者和推动者。

  姚贵远支书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首先布局“书香宁乡”的理由:宁乡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家底,明、清两朝有侯王、永宁、护国、准提等古寺庙庵七八处;文昌宫聚满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每年有大批书生到乡试预考厅温习诗文预考;朝廷衙署巡检司在县志、府志都有记载。明朝皇帝朱元璋、江苏巡抚宋 荦均在宁乡留下诗篇。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村文史组,一是挖掘整理以“文”记录村史;二是以硬件打造呈现古村落文化印记,如恢复古巡检司、石刻宋荦《舟次宁乡》诗碑、为排列孔子七十二贤第二的闵子骞塑像、修缮清雍正太平石桥,把这些文化资源从“幕后”请到“台前”。另外,以闵正国为主手的传统唢呐,申报省级“非遗”。用村民的话说,这是从宁乡源头上营造好风水,让宁乡人重新找回文化自信。

  宁乡地处陈堡草荡南端,明年省运会水上竞赛在草荡举行,四面八方运动员、游客将汇聚陈堡。村党总支意识超前看准这一点,把挖掘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打造宁乡文化景点、看点,号召村民搞民宿、搞餐饮,留住游客吃住玩乐,着力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布局之二“生态宁乡”。建国初期的宁乡,瓦房比全镇任何村庄都多,街道完整,仍流淌着远古辉煌的王者之气。但随着澛汀河水运功能的衰退,繁华中心向陆路发达中心转移,宁乡被边缘化了,庄容颜值渐渐淡化。姚支书到宁乡后,抓生态建设,重塑宁乡气质。先是宏观空间整理,以澛汀河宁乡段南北两端跨河大桥为切线,把所有的乡村大道、机耕路接通,绿化、美化、亮化,外环形成美丽的生态圈。在此基础上微观点缀,清理、拆除老庄台上的所有鸡棚鸭舍,破旧杂用房,建公厕、砌花墙、栽树种花,护坡铺草坪、建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广场、停车场,把好风水营造到家家户户门前。

  “美德宁乡”是从人的思想空间营造宁乡好风水。宁乡有孔子七十二贤排列第二、《二十四孝图》排列第三的闵氏先祖闵子骞,村党总支支持闵氏家族石塑闵子骞像,供其后人瞻仰,宣传小孝父母、大孝社会的孝道文化。在古太平石桥旁设立文化墙,宣传闵氏五兄弟美德善举。学祖先抓传承,村党总支抓道德善行评比,好人好事上道德善行榜。今年上榜的有青年创业模范闵鹤洁、爱岗敬业王鹏、孝老爱亲模范颜灯桂、爱家乡乡贤闵珠林,学好人、做善事在宁乡慰然成风。宁乡恢复修建宋代侯王庙,家家户户出力出资,10多位乡贤出资30多万元。侯王庙被泰州宗教局评为二星级寺庙。个人做善事,集体也做善事。宁乡村两委会对考上大学本一、硕士、博士的学子分别给予1000、2000、5000元的奖学金,鼓舞激励宁乡青少年立志成才。今年奖研究生2人、本一5人。宁乡累计有23名学子受到奖励。

  “水兴宁乡”源于宁乡历史上因水而兴,又因水而衰。宁乡村党总支立足水土,重新布局,做足水文章,再度风声水起。3000多亩耕地由种田大户流转,让青年农民抽身外出创业,中老年人进厂打工,每年田上与手上双收益。水面以养蟹为主业,全村螃蟹养殖1000多亩,经济效益600多万元。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村党总支抓集体经济强村,稻麦种植发包662亩,水面发包300多亩,加上其他方面年纯收入近百万元。经济的支撑,增强了村组织为民服务的功能。今年整个村庄绿化、路网美化、地下污水管道安放、港航公园打造等,都没有向老百姓摊派一分钱。

  四大布局,藏风聚气。宁乡人用双手、用心、用智慧营造出好风水。一个美丽富饶的宁乡在古老的澛汀河畔又焕发新春。

  宁乡太平桥

  宁乡河滨公园

  宁乡文化广场

  图片/宁乡村提供

  宁乡采风掠影

  摄影:周信学

  宁乡神牛

  宁乡侯王寺

  宁乡百年老屋

  宁乡千年渡口

  宁乡大桥雄姿

 

  编辑:王世红


分享按钮